丹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与回忆。在这片土地上,许多人留下了难忘的工作点滴,这些故事如同城市的历史,见证了丹阳的发展和变迁。
一、初入职场:梦想与现实的碰撞
上世纪六十年代,丹阳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步入职场。那时的丹阳,电话交换机还是磁石式的,电话普及率极低。余翠英、顾惠英、厉月仙等第一批话务员,每天要面对数以千计的电话插孔,熟记全县几百个电话号码。
“那时,打电话是一件很奢侈的事。”顾惠英回忆道。她们要熟练地操作电话交换机,将电话转接到正确的用户手中。在那个靠人工转接电话的年代,她们的工作既辛苦又充满挑战。
二、长途电话的发展:连接世界的桥梁
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丹阳的电话数量迅速增长。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长途电话逐渐普及。长途话务员的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他们需要接续去话、来话和转话三种类型的电话。
“我们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两个世界的通话。”一位老话务员说。他们要熟练地操作长途电话交换机,确保电话的顺利接通。
三、工运老物件:历史的见证者
丹阳的工人阶级,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为纪念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丹阳市开展了工运老物件征集活动。这些老物件,见证了丹阳工人运动的历程。
“这些老物件,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几代劳动者奋斗精神的无声诉说者。”一位参与征集活动的职工说。这些物件中,有工会会员证、老式工作手册、劳模奖章等,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珍贵的历史。
四、匠心坚守:丹阳的裁缝传奇
在丹阳,有一位名叫姜阿姨的老裁缝,她和丈夫开的丹化服装店已有40年历史。她从20岁开始给人上门改衣服,至今已走过了40多个春秋。
“每一件衣服,都是我用心缝制的。”姜阿姨说。她的手艺精湛,做的衣服不仅做工细致,版型也好看。她的店里,挂满了顾客的表扬信和感谢信。
五、凡人风采:丹阳的普通人故事
丹阳的各个行业,都有许多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他们立足平凡的岗位,为社会不断创造财富。为了展现这些凡人的风采,翼网开设了《凡人风采》版块,重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这些凡人,有热心为市民服务的环卫工人,有勤奋踏实的企业员工,有勇于拼搏的创业者。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为丹阳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结语
丹阳的岁月,是一段难忘的时光。那些工作点滴,如同城市的记忆,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让我们铭记这些故事,传承丹阳的精神,为这座城市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