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早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然而,早稻种植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题,如品种退化、病虫害、气候影响等,导致单产难以提升。本文将详细介绍早稻育苗的关键技术,以期为破解高产难题提供参考。
一、品种选择与更新
-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早稻品种,注重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和丰产性。
- 品种更新:定期引进和推广新品种,如宣城市宣州区引进的10个以上早稻新品种(系),建立抗逆性、丰产性对比试验田。
二、种子处理
- 选种:选择发芽率正常的水稻品种,去除秕谷和杂质。
- 浸种消毒:使用药剂如25%氰烯菌酯悬浮剂进行浸种消毒,预防病虫害。
- 晒种:将种子在太阳下晒5-8小时,提高种子活力。
三、叠盘暗出苗技术
- 技术优势:节本、省地、省种、省工、增效。
- 操作要点:
- 种子处理:与种子处理相同。
- 精量播种:选择适宜的机插秧盘及育秧基质,适期播种。
- 床土铺放:底土厚度2.0-2.2厘米,盖籽土厚度0.3-0.5厘米。
- 水分管理:播种至2叶期保持湿润,3叶期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
四、苗期管理
- 温度管理:保持日间温度35℃,夜间15℃。
- 水分管理:播种至2叶期保持湿润,3叶期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
- 病害防治:
- 稻瘟病:移栽前3天控水炼苗,喷施75%三环唑。
- 青枯病、立枯病:预防青枯病,喷施0.004% 28-表高芸苔甾醇。
- 炼苗:揭膜炼苗时,注意外界天气,遵循先小通风、后大通风,逐渐加大通风。
五、移栽
- 移栽时间: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确保秧苗生长健康。
- 移栽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移栽密度。
- 移栽方法:采用机械化移栽,提高移栽效率。
六、总结
早稻育苗是提高早稻产量的关键环节。通过选择优良品种、科学种子处理、叠盘暗出苗技术、苗期管理、移栽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早稻产量,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