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早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稗草作为早稻种植过程中的主要杂草,严重威胁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掌握早稻除稗的关键技术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早稻除稗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我国早稻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一、稗草危害及特点
稗草与水稻在生长习性上相似,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等特点。稗草在早稻生长过程中,与水稻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此外,稗草还可能成为病虫害的中间寄主,进一步加剧水稻生产的风险。
二、早稻除稗关键技术
1. 播前处理
播前土壤处理
- 化学除草剂:在播种前5-10天,亩用10%草甘膦水剂1000-1500g或20%百草枯乳油150-200ml掺入洗衣粉50-100克兑水对杂草均匀喷雾。
- 生物除草剂:利用生物除草剂如草甘膦、草胺膦等,降低稗草的基数。
播种方式
- 直播:采用直播方式,可降低稗草的发生率。
- 移栽:移栽前,对秧苗进行稗草防治,减少稗草传入大田。
2. 播后苗前处理
化学除草剂
- 苗前封闭处理:播种后当天至播后3天内,亩用30%扫氟特乳油100-150ml或50%新马歇特100-150ml或17.2%幼禾葆35-50克,兑水60-80斤全田均匀喷雾。
- 茎叶处理:2叶一心期至3叶一心期,亩用山野田青30-40克或直播星30-40克兑水60-80斤均匀喷雾。
生物除草剂
- 生物除草剂:利用生物除草剂如草甘膦、草胺膦等,降低稗草的基数。
3. 苗后处理
化学除草剂
- 茎叶处理:4叶一心期至5叶一心期,结合追施分蘖肥掺入抛秧田除草剂如抛秧精克、抛栽丰等,并保持寸水层5-7天。
- 叶面喷雾补施:因各种原因贻误了防除时机后,可结合田间杂草种群结构组成,合理搭配选用除草剂品种进行补救喷雾。
生物除草剂
- 生物除草剂:利用生物除草剂如草甘膦、草胺膦等,降低稗草的基数。
4. 后期补打
- 稗草发生严重的稻田:在水稻移栽后10~15天,稗草3叶期前,每667米用90.9%禾草敌乳油100~130毫升,加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3~17克或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药土法施药,药后稳定水层3~5厘米,保持5~7天。
- 眼子菜发生严重的稻田:在水稻移栽后20~30天,眼子菜3~6叶期,叶色由红转绿时,每667米使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25%西草净可湿性粉剂100~150克,采用药土法或喷雾法。
三、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的除草剂,避免产生药害。
- 注意施药时间,确保药效。
- 合理搭配除草剂,降低稗草抗药性。
-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稗草。
四、总结
早稻除稗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环节。通过掌握早稻除稗的关键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稗草的发生率,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希望本文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