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早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在早稻的生长过程中,中后期田间管理尤为关键,直接影响着最终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将详细解析早稻中后期田间管理的全攻略,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早稻产量。
一、科学管水
1. 水分管理原则
- 孕穗期及抽穗期是水稻一生需水最多的关键时期,应浅水勤灌。
- 中后期坚持干干湿湿,间隙灌溉,保持田土硬板沉实,增强根系活力和抗倒能力。
2. 具体措施
- 对苗数不足的三类田,可不晒田直接采取通气增氧灌溉措施。
- 遇强降雨,要及时排水露田,促进根系活力和延长叶片功能期。
二、合理施肥
1. 施肥原则
- 根据长势来定,不可盲目施肥。
- 在拔节、幼穗分化阶段,确保中后期生长对各种养分的需求。
2. 施肥方法
- 大胎期施肥,地力肥、基肥足、稻苗长势旺、叶色墨绿的,宜适当少施或不施。
- 追施尿素2.5-3公斤、钾肥2公斤撒施,或喷施叶面肥。
- 齐穗期追肥,每隔7天根外追肥1次,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
三、防治病虫害
1. 防治原则
- 采用综合防治,以防为主。
- 合理选配农药,施好早稻破口药。
2. 具体措施
- 叶瘟病:亩用40%富士一号纯磷酸二氢钾一两喷施。
- 稻颈瘟: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选择适当的药剂防治。
四、加强监测
1. 监测内容
- 病虫害发生动态。
- 田间水分、土壤、植株长势等。
2. 监测方法
- 定期巡查,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
- 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调查次数。
五、适时收获
1. 收获标准
- 齐穗后25天左右,颖壳90%基本变黄时收获。
2. 收获方法
- 采取机收机脱,提高收获效率。
总结
早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管水、合理施肥、防治病虫害、加强监测和适时收获,可以有效提高早稻产量和品质。希望本文能为农民朋友们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