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位于湖南省中部,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近年来,衡阳县通过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实现了早稻丰收,这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展示了衡阳县工作组在推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科技引领,良种良法推广
衡阳县工作组深知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们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质早稻品种,如“潭两优83”和“中早39”,这些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同时,工作组还推广了“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等先进种植技术,确保作物健康生长。
1.1 良种推广
衡阳县工作组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农民普及良种知识,提高农民种植良种的意识。例如,他们推广的“潭两优83”品种,平均亩产可达629.8公斤,比目标产量高出59.8公斤。
1.2 良法推广
工作组还推广了“合理密植”技术,每一亩插足两万蔸,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作物健康成长。
二、农机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衡阳县工作组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通过购置新型农机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联合收割机、耕田机、插秧机等,实现了从育秧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
2.1 收割机械化
衡阳县工作组引进了大量联合收割机,实现了早稻收割的机械化。往年“双抢”要忙活半个多月,如今两台收割机轮番作业,一天就可以收割80多亩。
2.2 插秧机械化
为了提高插秧效率,工作组还引进了插秧机,实现了插秧的机械化。这样,农民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插秧工作。
三、政策扶持,激发农民积极性
衡阳县工作组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为农民提供贷款、补贴等优惠政策,激发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
3.1 贷款政策
工作组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解决种植早稻的资金难题。
3.2 补贴政策
政府为农民提供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农民种植成本。
四、工作组的故事
衡阳县工作组的故事,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汗水的历程。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宣传等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4.1 技术指导
工作组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2 政策宣传
工作组积极宣传国家政策,让农民了解政策,享受到政策红利。
4.3 解决问题
工作组在农民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衡阳县早稻丰收的背后,是衡阳县工作组辛勤付出的结果。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衡阳县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