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早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指导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品种选择、播期安排、浸种催芽、育秧技术、田间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入手,深入解析早稻生产的精准入户指导。
一、品种选择
1.1 品种选择原则
- 适于米粉加工的圆粒早稻品种;
- 早中熟品种,便于与晚稻生产搭配;
- 丰产性好、耐寒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稻瘟病抗性达3~5级。
1.2 常见优良品种
- 杰丰优947;
- 超优系列;
- 晶两优华占。
二、播期安排
2.1 机插或抛秧
- 以3月15日前后播种为宜;
- 经过30天左右的秧龄,在4月10日前后的规律性寒流后移栽入大田。
2.2 直播早稻
- 在4月10日前后,抢冷尾暖头播种。
三、浸种催芽
3.1 浸种前处理
- 浸种前1周晒种,使种子含水量均匀一致。
3.2 浸种消毒
- 用种子量1.3倍的1000倍液咪鲜胺消毒液浸种10~12小时;
- 露6~8小时;
- 再用清水浸8小时左右;
- 再露6~8小时;
- 再浸8小时,至米芯无白、种子全部亮胸时,将种子在50温水中浸泡10~15分钟。
3.3 保温保湿
- 预热后,置于能升温的密闭房间或温棚内保温保湿;
- 种子破胸时温度如果超过40℃,要及时内外翻拌,防止烧苞。
四、育秧技术
4.1 工厂化大棚育秧
- 将吸足水的亮胸种子用播种机播入育秧盘;
- 秧盘底土泥与基质比例为73,盖土泥与基质的比例为37,混拌时加入0.1%的乙蒜素消毒;
- 播后将盘泥湿透,置入33~38的温室催芽至竖针,然后摆放于育秧大棚培育。
4.2 大田拱膜育秧
- 可选择冷尾暖头天气,将吸足水的亮胸种子播于秧厢内;
- 播后塌实。
五、田间管理
5.1 移栽
- 移栽时间一般为4月底至5月初;
- 移栽前5天要施好送嫁肥,建议每亩施3公斤尿素;
- 打好送嫁药,可使用功夫噻虫嗪或烯啶呋胺兑水喷施。
5.2 水肥管理
- 保持田间湿润,适时灌溉;
- 根据植株长势和土壤肥力,合理施肥。
5.3 病虫害防治
- 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防治;
- 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六、总结
早稻生产关键环节的精准入户指导,对于提高早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品种选择、科学安排播期、精细浸种催芽、规范育秧技术、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有助于实现早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