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预报预警
1. 监测预报
- 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应加密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 提高预报颗粒度,按照“135”叫应规则,高等级预警后第一时间通知党政领导和基层防汛责任人。
2. 联合指挥体系
- 及时激活“1833”联合指挥体系,高效运行联合值守会商机制。
- 加强风险研判和提示,督促落实防范措施。
二、风险管控
1. 检查整改
- 各地各部门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的要求,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 落实闭环管控措施,确保各类隐患及早消除,风险有效管控。
2. 重点部位巡查
- 加强病险水库山塘、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小流域山洪危险区、低洼易涝区、临山临崖临水交通道路、旅游景点、网红打卡点、农家乐、涉水在建工程和危旧房等部位的巡查、排查。
三、人员避险
1. 宣传教育
- 通过新闻媒体、应急广播等方式加强宣传,滚动发布权威消息,提示公众强降雨天气做好安全防范。
2. 人员转移
- 把人员避险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强降雨区域,要严格按照“三提前”三必须”的要求,果断转移危险区群众,确保安全。
四、备勤值守
1. 值班制度
- 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六问”抽查。
- 督促基层各级责任人自主响应、快速进岗履职。
2. 队伍、物资准备
- 发挥乡镇应急站的统筹协调作用,做好队伍、物资的充分准备。
- 必要时提前下沉和预置力量,确保发生灾险情能够快速处置。
五、其他注意事项
1. 暴雨天气出行指南
- 收好暴雨天气出行指南,注意路面湿滑、能见度降低,增加交通事故风险。
- 避免在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不要到高陡边坡、堤岸、河流、鱼塘、水库边停留。
2. 应急演练
- 定期开展防汛防台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汛情的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筑牢强降雨防范工作防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