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收不仅关系到农民的收益,更关乎国家粮食安全。2020年,我国早稻产量实现了连续7年下滑后的首次增长,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多方面的努力和科学管理。本文将揭秘早稻顺利生产的背后秘诀。
一、播种面积的大幅增加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6.8%。其中,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主要产区播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播种面积的增加为早稻总产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1.1 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各地政府通过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如种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激发农户种植早稻的积极性。
1.2 抛荒地复耕
各地加强组织农资调运,逐户引导抛荒地复耕,确保早稻种植面积的稳定。
二、科技支撑
2.1 推广机耕、机插、无人机直播等技术
通过推广机械化生产,提高早稻种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2 集中育秧
推进集中育秧,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素质,为早稻丰收提供保障。
2.3 社会化服务
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全面做好病虫害防控。
三、气象条件
3.1 降雨分布广、累计雨量大
今年入汛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分布广、累计雨量大,为早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3.2 气象条件总体正常
今年早稻生育期气象条件总体正常,有利于产量形成。
四、病虫害防控
4.1 加强病虫监测预警
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有效遏制病虫害的暴发流行。
4.2 统一防治面积
据统计,今年早稻病虫累计防治面积达3.5亿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13%。
五、总结
2020年早稻丰收的实现,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科技支撑、良好的气象条件和病虫害防控等多方面因素。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继续加强早稻生产管理,提高早稻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