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来临,强降雨、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风险增加,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
一、责任落实与组织保障
- 明确责任主体:各级政府要明确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州、县、乡、村四级防汛责任人落实到位。
- 公众监督:通过媒体公布防汛责任人,接受公众监督,提高责任落实的透明度。
二、隐患排查与风险防控
- 隐患大起底:开展汛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进行全面排查。
- 地质灾害监测:对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三、应急预案与演练
- 预案修订:州、县、乡三级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涵盖多场景。
- 应急演练:组织多场景应急预案演练,提升应急队伍实战能力。
四、物资储备与应急保障
- 物资储备:储备冲锋舟、排涝泵、救生衣等防汛物资,确保应急需求。
- 应急通信:确保应急通信畅通,为救援提供有力保障。
五、业务培训与宣传引导
- 业务培训:举办防汛抗旱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 宣传引导:加强防御避险宣传,提高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具体措施
- 加强监测预警:盯紧风雨水情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传达到户、到人。
- 落实防御措施:加强老旧危房、在建工地、地下空间等重点部位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 完善应急预案:细化完善应急预案,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 强化值班值守: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传递及时高效。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汛期自然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汛期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努力,筑牢安全防线,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