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通知解读
随着夏季的到来,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防溺水工作通知,以下是对部分通知的解读:
1. 强化宣传教育
通知要点: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意识。
解读:通过社区、学校、媒体等多种渠道,普及防溺水知识,提醒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注意安全。
2. 全面排查隐患
通知要点:对辖区内水域进行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解读:对河流、水库、池塘等水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对缺失、损坏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及时修复或更换。
3. 强化巡逻防范
通知要点:加大重点水域的巡逻力度,及时发现、制止、劝离在危险水域游泳、戏水人员。
解读:组织警力、志愿者等对重点水域进行巡逻,确保及时发现并制止危险行为。
4. 提升应急救护能力
通知要点: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解读:通过培训,使群众掌握基本的溺水急救技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防范攻略大揭秘
1. 个人防范
六不原则:
- 不私自下水游泳;
-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两会:
- 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并报告;
- 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四牢记:
- 天气再热,不到河塘去降温;
- 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
- 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
- 别人再劝,不用生命去逞能。
2. 家庭防范
四知:
- 知去向:知道孩子去哪里;
- 知同伴:知道孩子和谁去;
- 知内容:知道孩子做什么;
- 知归时:孩子何时回家。
家长要做到:
- 加强监护,防止孩子私自下水游泳;
-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避免在无安全保障的野外水域活动;
- 教育孩子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 关注特殊时段,如节假日、放学后、高温天气等,加强监护。
3. 社会防范
加强宣传教育:
- 通过社区、学校、媒体等多种渠道,普及防溺水知识,提高群众安全意识;
- 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全面排查隐患:
- 对辖区内水域进行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 对缺失、损坏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及时修复或更换。
强化巡逻防范:
- 加大重点水域的巡逻力度,及时发现、制止、劝离在危险水域游泳、戏水人员;
- 组织警力、志愿者等对重点水域进行巡逻,确保及时发现并制止危险行为。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防范夏季溺水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