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非洲猪瘟(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影响。威县作为养猪大县,为保障猪肉安全,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确保每一环节的安全。
一、养殖场环境与设施防控
- 选址与距离:威县猪场选址在地势高、干燥通风、远离交通主干道及其他养殖场的区域,与居民区、屠宰场等保持至少1公里以上的安全距离。
- 猪舍管理:猪舍定期清扫,确保地面、墙壁无粪便残留,合理规划生活区与养殖区,设置物理隔离带。
- 消毒措施:猪舍入口处搭建消毒池,深度以淹没车轮为宜,池中定期更换2%的火碱溶液,对进入猪场的车辆轮胎进行消毒。配置紫外线消毒室,人员进入养殖区前需在此停留5-10分钟,对衣物进行消杀。
- 周边环境:及时清理猪舍周边杂草,避免蚊虫滋生,减少病毒传播媒介。
二、人员与车辆管控
- 人员管理: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进入猪场,必要情况下,人员进入前需更换工作服和胶鞋,用75%酒精对全身进行喷雾消毒,鞋底在消毒池中踩踏3分钟以上。
- 饲养人员:饲养人员要做到专舍专职,避免串岗,每天工作结束后,需将工作服、胶鞋单独存放并进行清洗消毒。
- 车辆管理:外来车辆,尤其是运输饲料、生猪的车辆,必须在猪场外围50米处停车,对车身、轮胎、底盘进行全面喷洒消毒,等待30分钟后方可驶入指定区域。
三、饲料与饮水安全
- 饲料来源:严禁使用泔水喂猪,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确保来源可追溯。
- 饲料储存:储存饲料的仓库要保持干燥、通风,定期检查,防止发霉变质。
- 饮水安全:优先使用清洁的自来水或深井水,避免使用池塘水、河水等地表水。若使用地表水,需在饮水中添加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按说明书比例配置,定期更换饮水器具并消毒。
四、日常监测与应急处置
- 健康档案:建立猪群健康档案,每天早晚两次观察猪只采食、精神状态及粪便情况,测量体温,发现异常及时隔离。
- 样本检测:定期采集猪的粪便、血液样本,送至当地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检测。
- 应急处置:一旦发现猪出现高热、皮肤发红、呕吐腹泻等疑似症状,立即封锁猪场,禁止人员、车辆出入,并第一时间上报当地畜牧兽医部门,配合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和处置。
五、总结
威县通过严格防控非洲猪瘟,从养殖场环境、人员与车辆管控、饲料与饮水安全、日常监测与应急处置等方面入手,确保猪肉安全每一环。这不仅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餐桌安全,也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