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了提高公众的防诈意识和能力,应急管理局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反诈骗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大家识破电诈陷阱,守护财产安全。
一、常见电诈类型及防范措施
1. 谎称代办社保骗局
防范措施:
- 仔细核实代办人员的身份和资质。
- 不要轻信代办人员承诺的快速办理。
- 通过官方渠道办理社保业务。
2. 保健品“骗局”
防范措施:
- 购买保健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
- 仔细查看产品成分和功效,避免盲目跟风。
- 不要轻信夸大宣传,理性消费。
3. 冒充公检法人员骗局
防范措施:
- 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要求群众汇款。
- 接到此类电话时,要保持警惕,切勿轻信。
- 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4. 冒充亲朋好友骗局
防范措施:
- 接到亲朋好友汇款请求时,要核实其身份。
- 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
- 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确认对方身份。
5. 免费旅游“骗局”
防范措施:
- 购买旅游产品时,要选择正规旅行社。
-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费用明细。
- 不要轻信低价诱惑,理性消费。
二、应急管理局反诈骗宣传教育活动
1. 集中学习会
应急管理局定期组织召开反诈骗知识集中学习会,邀请专业人士讲解电诈案例和防范措施,提高公众的防诈意识。
2. 宣传培训会
应急管理局开展反电信诈骗宣传工作培训会,提升党员干部的反诈意识和能力。
3. 专题学习教育
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专题学习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对反诈骗法律和知识的认知。
4. 宣传进社区
应急管理局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反诈骗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防诈知识,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
5. 主题观影活动
应急管理局组织观看反诈主题电影,通过影片揭示诈骗手段,增强公众的防诈意识。
三、结语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应急管理局将持续开展反诈骗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大家识破电诈陷阱,提高防范意识,共同守护财产安全。让我们携手共进,筑牢全民反诈防线,共创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