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正是春意盎然的好时光。在这个传统节气中,辽宁省科技馆的“匠心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和科学魅力。
一、活动背景
清明小长假期间,辽宁省科技馆以“清明科学文化周”为主题,旨在通过科学视角传承文化基因,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青团制作、仿生学体验、荧光材料探索等,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传统节气的魅力。
二、活动内容
1. 青团制作
青团是清明节的传统美食,寓意团圆和美好。在食品工作室的课程中,孩子们了解了青团的历史和营养成分,亲手制作了不同口味的青团。他们从艾草香气中感受到传统美食的魅力,也在制作过程中学会了团结协作。
**制作步骤:**
1. 准备艾草、糯米粉、豆沙等材料。
2. 将艾草洗净后捣碎,与糯米粉混合,加入适量的水和成面团。
3. 将面团分成小块,包裹豆沙馅料,搓成圆形。
4. 上锅蒸煮,待青团熟透即可。
2. 仿生学体验
仿生学是研究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工程技术的一门学科。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蝴蝶、蜻蜓等昆虫的翅膀,了解它们独特的飞行原理,并尝试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仿生学模型。
3. 荧光材料探索
荧光材料在黑暗中能发出明亮的光芒,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了荧光材料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了荧光画,感受科学的神奇。
三、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巧手匠心,二十四节气清明手工之旅”活动,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了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活动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四、活动报名及注意事项
1. 报名方式
工作室课程网上自助预约报名,闸机口及西大厅公共空间实践活动在授课地点现场报名。
2. 集合地点
参与工作室课程于常设展厅闸机前,电子导览机附近集合。参与闸机口及西大厅实践活动直接在授课地点集合。
3. 注意事项
- 为保证课堂效果,课程开始后10分钟未到场视为放弃本课,将不予进入,敬请谅解。
- 所有课程均有年龄限制,年龄不符将不能参加活动;如需退订请在报名界面点击取消。
- 报名成功后无故不来的观众将被列入黑名单系统,将会影响后续课程的参与,感谢配合。
五、结语
“巧手匠心,二十四节气清明手工之旅”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传统文化、学习科学知识的平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将这份匠心传承下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