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供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困供养工作在织密民生保障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破除贫困迷思,有效织密特困供养的民生保障网。
一、精准识别,确保特困供养对象精准
1. 严格落实认定政策
认定政策是特困供养工作的基础。要严格按照认定标准,确保符合条件的对象能够及时纳入特困供养范围。例如,印江县民政局通过开展特困供养人员自理能力评估认定,对失能、半失能人员进行精准分类,确保对象认定准确无误。
2. 加强动态管理
特困供养对象的状况会随时间变化,因此要加强动态管理,及时调整供养政策。例如,西岔河镇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进行逐户走访排查,了解其生活状况,确保政策的及时调整。
二、完善保障标准,提高特困供养水平
1. 严格落实保障标准
按照国家规定,特困供养对象应按月发放供养金,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例如,印江县特困供养金累计发放1562.3472万元,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2.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针对特困供养对象的看病贵问题,适当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帮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申请追溯补偿。例如,寿县窑口镇针对低保和特困家庭面临的看病贵问题,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医保报销比例。
三、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特困供养质量
1. 实施一人一档的精准照护策略
为特困老人建立一人一档的电子档案台账,实现精准照护。例如,安图县建立健全电子档案台账3649人,累计巡访20277人次,巡访率达到100%。
2. 开展上门巡诊、绿色通道就诊、医养结合服务
组织专业团队定期到养老院为老人进行血压、血糖等常规监测,开展用药、康复锻炼、卧床老人护理指导,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例如,安图县人民医院医养结合团队通过上门巡诊、绿色通道就诊、医养结合服务,定期开展心电图、血压、血糖等常规监测,用药指导,康复锻炼指导等。
四、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社会知晓度
1. 注重政策宣传,提升知晓度
依托各村为民服务中心等阵地,结合进村入户走访发放宣传资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同时利用村村通广播、网格员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传播政策内容,让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2. 组织社会救助培训
举办社会救助专题培训,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殡葬救助、特困供养、孤儿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临时救助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提高社会救助服务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破除贫困迷思,有效织密特困供养的民生保障网,让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