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击,又称鸟撞,是飞行动物(通常是鸟或蝙蝠)与空中飞行的飞机之间的碰撞。鸟击事件对航空运输业的影响巨大,不仅威胁到航空旅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全球空中交通流量的增加,鸟击事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机场鸟击预防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研究课题。
鸟击现状与危害
据统计,2015年我国机场共发生鸟击事件1174起,其中起飞、初始爬升、进近、着陆等四个低高度阶段共发生鸟击1132起,占飞行阶段鸟击的95.57%。2015年,全国航空业因鸟击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1963.2万人民币。鸟击事件的发生不仅影响航班正常运行,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飞机损坏,造成事故。
机场鸟情生态调研方法
为了有效防范鸟击事件,机场需开展鸟情生态调研。主要调研方法包括:
样带法和样点法:样带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视野开阔、鸟群密度较低的区域;样点法适用于特殊地形地区的鸟情调查,如机场围界内部分禁止通行的区域。
统计方法:通过数据分析鸟类的种类、数量及分布规律,结合鸟击事件报告、日常鸟情巡视记录等其他信息,对鸟类威胁程度进行评估。
机场地面鸟击防范措施
人工草坪:严格控制草的高度(一般控制在10~15cm),减少草籽的产生及破坏昆虫的生存环境,同时减少鸟类在草地上的栖息。
水体管理:填埋水坑或者及时清除因雨水导致的暂时性积水。
驱赶为辅:利用架煤气炮驱鸟、播放恐怖语音或者天敌的声音来驱鸟、恐怖眼驱鸟等。
空中鸟情监测与防范措施
鸟情监测系统:研发鸟情探测系统,实时监测鸟类活动情况。
空中防范措施:在特定区域设置驱鸟设备,如激光驱鸟器、声波驱鸟器等。
鸟击防范实战心得
加强鸟情巡视:定期对机场及周边区域进行鸟情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鸟击风险。
多措并举:结合地面、空中等多种防范措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鸟击防范体系。
科技手段应用: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鸟击防范的精准性,如无人机巡查、智能监控系统等。
加强部门协作:加强与民航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持续改进:根据鸟击防范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防范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鸟击事件的发生概率,保障航空运输安全。在鸟击防范工作中,我们应始终保持高度警惕,不断提升防范能力,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