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近年来在早稻产量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其背后的秘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规模化种植与土地流转
汨罗市推行了家庭为单位的大面积土地承包,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种植。截至2015年7月底,全市承包土地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1290家,其中包括家庭农场158家,水稻专业合作社58家。这种模式使得种植面积得以扩大,单家水稻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最高达5000亩,为早稻丰收奠定了基础。
二、政策扶持与奖励机制
汨罗市实施了奖励种粮大户的政策,从2013年起对种粮大户进行奖励,奖励依据为双季稻种植面积。这一政策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早稻产量的提升。
三、农业信贷担保与风险补偿
汨罗市通过农业信贷担保为种粮大户提供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解决了种粮大户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例如,科龙水稻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业信贷政策成功降低了贷款利率,有效减轻了利息支出。
四、科技种植与高效管理
汨罗市推广了全程机械化、数字化管理等种田模式。例如,使用无人机精准打药施肥、多施绿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水稻与油菜轮作、秸秆还田等,这些措施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作物的产量。
五、优质稻种植与订单农业
汨罗市重点推广优质稻种植,如“兆优5455”等品种,这些品种米质优、抗性强、丰产性好。同时,汨罗市推行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与米业公司等签订订单销售合同,确保了农民的收益。
六、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小田改大田”
汨罗市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小田改大田”项目,通过土地平整、沟渠通畅、道路笔直等改造,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七、科技赋能春耕与机械化作业
汨罗市积极引入先进农业技术与现代化农机设备,如无人驾驶插秧机、自动喷灌器、智能气象监测系统等,实现了水稻生产全流程机械化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作物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汨罗市在早稻丰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也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