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卒中防治成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任务。
脑卒中的类型及危害
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组织或蛛网膜下腔,造成神经损伤。
脑卒中的危害主要包括:
- 生命威胁:脑卒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 致残:脑卒中患者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经济负担:脑卒中治疗费用较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卒中防治策略
一、预防为主
-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健康等。
-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
-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潜在疾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二、早期识别
- 120法则:观察患者面部是否对称,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言语是否含糊不清。
- BEFAST口诀:平衡不稳、视物不清、面部下垂、手臂无力、言语不清、时间就是大脑。
三、及时救治
- 时间就是生命: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4.5-6小时内尽快就医。
- 绿色通道:医院应建立卒中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尽快接受治疗。
- 多学科协作: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等多学科协作,提高救治成功率。
卒中防治案例
案例一:脑卒中患者救治成功
患者李某,男性,56岁,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检查,诊断为脑梗死。医院卒中中心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经过积极救治,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最终康复出院。
案例二:基层医院卒中救治
某基层医院积极开展卒中防治工作,对乡村医生进行卒中识别及救治流程培训。通过培训,乡村医生提高了对卒中的识别和救治能力,有效降低了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总结
卒中防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加强预防、早期识别、及时救治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