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早稻生产实现了高效生产,本文将揭秘其中的机制创新和丰收秘诀。
一、科技赋能,病虫害防治新篇章
1. 植保无人机“飞防”
植保无人机在早稻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传统的人工打药模式,无人机喷洒农药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可规模化作业等特点,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农药利用率。一台植保无人机一天作业面积可达400亩,是人工效率的数十倍。无人机可以精准控制农药喷洒量和范围,避免农药浪费和过度喷洒,农药利用率可提高30% - 40%。
2. 精准预报虫情,科学用药
通过“灯诱监测田间普查”精准预报虫情,指导农户抓住卵孵高峰期科学用药,确保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资阳区已组建6支专业化防治队伍下沉田间,同步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
二、创新实践,工作机制新突破
1. “六位一体”机制
新晃凉伞镇万家村创新构建干部示范责任包干政策激励土地整治设施升级科技赋能”的六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机械化作业、系统推进河道清淤、田埂加固修复及土壤改良工程,实现粮食种植面积突破性增长。
2. 三级联动强引领
凉伞镇率先建立县—镇—村”三级干部包田责任制度,克服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等困难,投入资金和人力对土地进行改良,配套推广耐旱抗瘠的旱谷品种,从春耕到秋收全流程参与生产。
三、政策扶持,生产要素新保障
1. 补贴政策落地
凉伞镇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通过卫星遥感数据与人工实地勘测相结合的方式,逐块核对农田边界和用途,纠正了以往统计偏差,精准绘制全村耕地一张图”,为生产计划制定和补贴落实提供可靠依据。
2. 优化指导和服务
新建区建设了25家标准化育秧中心,单季可育秧18.4万亩。今年新建区春耕生产将投入各类农机具近2000台套,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0%以上。
四、产业升级,拓宽发展新路径
1. 盘活资源提效能
万家村冷饭溪组正在推进水渠修复工程,全力保障农田灌溉。
2. 扩大规模经营
良塘镇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通过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建设和农机推广,有效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总结,早稻高效生产离不开科技赋能、机制创新、政策扶持和产业升级。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我国早稻生产必将实现更大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