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理工研究所:创新研发背后的故事
一、研究所的成立背景与目标
深圳北理工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是由深圳市政府、坪山区政府和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该研究所旨在聚焦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领域,打造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平台的国际化新型研发机构。
二、研究所的科研突破
1. 新型抗炎药物研发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梁建华团队研发的新型抗炎药物取得临床前突破。该药物在急性胰腺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中展现出“双效调节”机制,体内抗炎活性是现有临床候选药物的数十倍。
2. 自供能智能轴承技术
机械与车辆学院孔运副教授团队在自供能智能轴承领域实现技术跨越。该技术通过将摩擦纳米发电机与风力发电机轴承集成,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的原位自供能监测,故障诊断准确率达95.6%。
三、研究所的教育革新
北京理工大学推出“卓越班”培养计划,由张军院士、姜澜院士亲自领衔,打造“空天信息”与“激光智能制造”两个特色方向。学生大二即可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科研,大三启动本博转段,7年完成博士培养。
四、研究所的社会贡献
1. 超级杂交水稻研发
袁隆平院士深圳创新团队在深圳研究所取得华南地区每亩847公斤高产,开发出深优系列品种。深圳培育的优质绿色杂交水稻新品种已经逐步走向了国际。
2. 碳排放调控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博士生许沛昀团队研发的“零碳魔方”方案,在近期举行的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中荣获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赛道金奖。
五、研究所的未来展望
深圳北理工研究所将继续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
深圳北理工研究所凭借其创新研发成果、教育革新模式和社会贡献,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研究所将继续努力,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