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航空业的发展,鸟击事件对航空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鸟击,又称鸟撞,是指飞行动物(常指鸟类或蝙蝠)与在空中飞行的航空器发生碰撞。这种碰撞不仅对旅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揭秘机场如何抵御空中“袭击”,探讨鸟击防范的神秘面纱。
鸟击的现状与危害
据统计,2015年我国机场共发生鸟击事件1174起,其中起飞、初始爬升、进近、着陆等四个低高度阶段共发生鸟击1132起,占飞行阶段鸟击的95.57%。鸟击事件给航空运输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2015年全国航空业因鸟击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1963.2万人民币。
鸟击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威胁生命安全:鸟击事件可能直接导致飞机失控,造成严重事故。
- 经济损失:鸟击事件可能导致飞机损坏、航班延误、返航等,造成经济损失。
- 航班延误:鸟击事件可能迫使航班延误或取消,影响旅客出行。
机场鸟击防范措施
为了应对鸟击事件,机场采取了多种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面鸟击防范措施
- 预防为主:对机场区域内草地、水体、昆虫等进行控制与管理,减少鸟类栖息地。
- 控制草地高度,减少草籽产生及昆虫生存环境破坏。
- 填埋水坑或清除暂时性积水。
- 驱赶为辅:利用煤气炮、恐怖语音、天敌声音等驱鸟。
- 煤气炮:定时燃放,发出巨大声响驱走鸟类。
- 恐怖眼:绘制巨大眼睛图案的气球,随风飘舞驱赶鸟类。
- 录音驱鸟:播放猛禽鸣叫或鸟类受虐待时的凄厉叫声。
2. 空中鸟情监测与防范措施
- 鸟情监测:通过目视、雷达侦测等方式,观测机场地面和上空的鸟类活动状况。
- 目视:机场塔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部门观测鸟类活动。
- 雷达侦测:部分机场在自动终端情报服务中加有鸟情通报。
- 空中防范措施:
- 关闭跑道、停止飞机起降、要求飞机拉升高度,减少鸟击几率。
- 机组人员在起降过程中注意观察鸟情,控制飞行速度。
3. 生态鸟击防范措施
- 人工草坪:保持机场草地内植物种类单一,及时割草控制草的高度。
- 猛禽巡视:利用猛禽在鸟类食物链中的顶端优势,驱赶机场上空的鸟类。
- 驱赶鹰:用于驱赶不同种类的鸟类。
- 巡视鹰:用于巡视机场上空的鸟类活动。
总结
鸟击防范是机场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地面鸟击防范措施、空中鸟情监测与防范措施以及生态鸟击防范措施,机场可以有效抵御空中“袭击”,保障航班安全。然而,鸟击防范工作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以应对日益严峻的鸟击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