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河南省作为地质灾害多发省份,近年来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深入探讨河南省如何通过构建全链条、社会化地质灾害防范体系,守护平安家园。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地质灾害特点
河南省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地域分带性明显等特点,易发区面积约6.96万平方千米。目前,在册隐患点2332处,威胁人口13.15万人,威胁财产13.78亿元。
防灾减灾成效
近年来,河南省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近三年来全省地质灾害零伤亡。
构建全链条、社会化地质灾害防范体系
规划引领
河南省编制并发布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和年度防治方案,科学安排部署地灾防治工作,明确目标责任和主要任务。
优化工作体系
实行属地管理、分层负责,从监测预警、风险评价、科技支撑、公众参与、应急响应和长效机制等多维度协同推进。
隐患治理
持续实施治理项目,利用增发国债、中央以及省财政资金,安排治理项目71个,治理消除隐患点251处。
隐患监测与预警
新建自动化监测台站241处,安装设备1454台,实现隐患监测、及时预警、人员撤离闭环管理。
风险调查评价
完成70个地质灾害易发县风险调查评价,进一步掌握风险底数。
社会化参与
公众参与
通过小喇叭、微信群、公告栏等方式,向居民普及防风安全知识,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基层单位作用
发挥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结
河南省通过构建全链条、社会化地质灾害防范体系,有效提升了防灾减灾能力,守护了平安家园。未来,河南省将继续深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