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早稻集中育秧是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构建高产群体的重要措施,对于稳定南方地区早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早稻集中育秧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本文将深入探讨早稻集中育秧的高效工作法,揭示其背后的秘密武器。
一、择优模式,备足秧田
1.1 模式选择
针对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干旱和阶段寒潮影响,要做好库塘蓄水和春播生产用水调度。因地制宜采用一体化集中育秧中心模式,或1个播种出苗车间多个育秧点的“1N”集中育秧模式。
1.2 设施条件
播种出苗车间要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具备基质储备、种子浸种消毒、催芽、流水线播种等设施条件,一般可以辐射周边20—30公里。
1.3 育秧点选择
育秧点要选择排灌便利、运输方便、集中连片的田块,提倡采用大(中)棚育秧,提高抗逆能力、育秧水平和生产效率。育秧点以10—20亩为宜,按栽插方式留足秧田。机插秧秧田面积与大田面积比例为1:80—1:100,抛栽秧田为1:30—1:40。
二、精选良种,配足秧盘
2.1 品种选择
根据茬口和种植模式,选择熟期适宜、苗期耐寒性好和抗稻瘟病的优质高产品种。
2.2 种子准备
机插条件下,常规早稻每亩大田备足种子4—5公斤,配足可叠7寸硬盘35—38张或9寸硬盘30张;杂交早稻每亩大田备足种子2.0—2.5公斤,配足7寸硬盘35张左右或9寸硬盘30张左右。抛秧条件下,每亩大田备足561孔秧盘50—60块。
三、科技助力,提高效率
3.1 育秧工厂
广东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区水稻育秧工厂占地约32亩,内设自动控温催芽室和八层立体育秧架。通过放基质、播种、盖土等简单的流水线作业,实现规模化种植及专业化育秧育苗。
3.2 自动化流水线
自动化流水线设备能够节省60%的人工,降低20%的能耗,效率提高10倍以上。通过流水线设备,实现育秧的效率提升和质量保障。
3.3 机械化插秧
北塔区茶元头街道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采用机械化插秧技术,一台机器一天就能插三四十亩,效率比人工插秧高多了。通过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插秧效率提高了至少30%,大大缩短了插秧周期。
四、总结
早稻集中育秧的高效工作法,离不开择优模式、精选良种、科技助力等因素。通过不断优化育秧技术,提高育秧效率,为我国粮食生产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