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冷链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以及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港口冷库作为冷链物流的关键节点,其运作效率、设施完善程度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整个冷链物流系统的稳定性。本文将深入探讨港口冷库的运作原理、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港口冷库概述
港口冷库总量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港口冷库总库容约327.35万吨,其中海港占比55%,约为180万吨,是主要港口冷库集中地。
主要海港冷库容量
以天津港为例,2015年天津港进出口冷藏箱为16.6万TEU,2016年为21.2万TEU,2017年前三季度为15.8万TEU。预计2017年天津港进出口冷藏箱达到21.1万TEU。天津港进出口冷藏箱20英尺和40英尺箱型比例约为20%和80%。按照20英尺冷藏集装箱(1个TEU)装载冻品15吨、40英尺冷藏集装箱(折算2个TEU)装载冻品25吨,对天津港的冷藏箱装载冷链商品进行整体折算,平均1个冷藏TEU装载冻品量为13吨。2017年天津口岸冷链进出口商品为274.3万吨左右。
部分海港冷库供需情况分析
以天津港为例,按照天津口岸冷链商品有25%在港口冷库存在仓储需求进行粗略计算,预计2017年在天津口岸进行仓储的冷链货品为68.6万吨。一般港口冷库年周转量约为冷库容量的6倍,预计2017年港口冷库规模需求为11.4万吨。而已投入使用和即将投入使用的冷库库容为11.5万吨,供求关系基本匹配。
港口冷库面临的挑战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虽然我国港口冷库数量不断增加,但总体上仍然存在着库容不足、设施老化、冷藏技术落后等问题。
信息化水平较低
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缺乏对冷链全流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运营成本较高
冷链物流的运营成本和所承载的货物成本相对其它行业也较高,存在监控不严、管理不善等问题。
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我国冷链物流技术装备相对落后,难以满足现代化冷链物流的需求。
港口冷库发展趋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港口冷库的库容和设施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
提高信息化水平
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实现冷链全流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降低运营成本
优化冷链物流运营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加强技术创新
引进和研发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装备,提高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
结语
港口冷库作为冷链物流的关键节点,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冷链物流系统的稳定性。面对挑战,我国港口冷库应积极应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