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高发、多变、隐蔽的特点,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电诈防范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报告将总结电诈防范工作的成果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电诈防范工作成果
1. 立案数和破案数持续下降
据统计,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8万人,同比增加超50%。然而,随着防范工作的不断加强,电诈立案数和破案数均呈现下降趋势,有效遏制了电诈犯罪的蔓延。
2. 防范宣传力度加大
各级政府、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3. 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已建立“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电诈防范体系,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同时,加大对电诈犯罪团伙的打击力度,捣毁犯罪窝点,斩断犯罪链条。
4. 警银联动机制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与银行机构建立警银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及时发现、拦截、止付涉案资金,有效降低了受害人的财产损失。
二、电诈防范工作挑战
1. 诈骗手段不断翻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诈犯罪手段不断翻新,迷惑性增强,给防范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2. 诈骗团伙跨国作案
部分电诈犯罪团伙跨国作案,跨境打击难度较大。
3. 人民群众防范意识不足
部分人民群众对电诈犯罪的认识不足,防范意识薄弱,容易上当受骗。
4. 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我国电诈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有待加强。
三、对策建议
1. 加强宣传教育
继续加大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2. 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电诈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
3. 强化部门协作
加强公安机关、银行机构、电信运营商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打击电诈犯罪。
4. 深化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刑警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电诈犯罪。
5. 加强技术防范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电诈犯罪的识别、预警和拦截能力。
结语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电诈防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共筑安全防线,为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