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隔离防控措施成为了阻断病毒传播链条的关键手段。本文将深入剖析高效隔离防控工作机制背后的秘密,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详细的了解。
一、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
1. 划分标准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风险区域划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中风险区为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低风险区为无疫情发生的地区。
2. 划分原则
- 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的要求,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
- 高风险区划定后,社区要第一时间告知居民隔离管控时间。
- 出现续发病例的,只管控续发阳性住户,不得延长其他人员的管控时间。
二、优化核酸检测查验措施
1. 核酸检测对象
- 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
- 其他人员愿检尽检。
- 进入特定场所和单位的人员须扫码并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2. 核酸检测频率
-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第1、2、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 其他人员:愿检尽检。
三、优化调整隔离方式
1. 阳性感染者
- 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 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
2. 密切接触者
- 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3.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 将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 在居家隔离第1、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四、加强社区防控
1. “五包一”工作机制
- 安排一名街道社区干部负责所分包的社区居家隔离人员的全面工作。
- 一名干警进行法制教育和管控。
- 一名医护人员负责检测体温、定期消杀。
- 一名社区网格员负责对居家隔离人员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保障其生活并开展心理疏导。
- 一名志愿者负责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物资运输、生活垃圾处理等。
2. 精准化管理
- 成立工作小组包片负责,街道社区干部、网格员每天至少两次查看居家隔离人员情况并更新完善“五包一”台账。
- 确保辖区内的居家隔离人员全部加入健康监测微信群、不漏一户安装智能门磁。
- 在其家门口附近张贴温馨提示牌、悬挂横幅,有效阻止其他人员上门接触。
3. 人文化关怀
- 关心关爱居家隔离人员,及时了解其生活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
- 加强宣传引导,消除社区居民对康复患者的恐惧心理。
五、总结
高效隔离防控工作机制的落实,离不开科学精准的划分风险区域、优化核酸检测查验措施、调整隔离方式以及加强社区防控等多方面的努力。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阻断病毒传播链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