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常发的气象灾害之一,一旦发生,会影响叶片光合作用,缩短灌浆过程,导致植株逼熟、粒重下降,影响产量。面对干热风的来袭,如何打好防范保卫战,保障小麦丰收,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
一、科学浇灌,改善田间小气候
- 及时浇水:对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在小麦灌浆初期及时浇水,满足后期水分需求,改善田间小气候,预防干热风危害。
- 选择时机:浇水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选择无风天气小水细浇,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烂根早衰和后期倒伏。
- 合理灌溉:一般成熟前15天内不再浇水。有微喷灌、喷灌设备的地块,在干热风来临前适量喷水,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冠层温度,预防和减轻干热风影响。
二、及时喷施叶面肥,提高抗逆能力
- 叶面喷肥:通过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有机类水溶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提高小麦抗逆能力。
- 增加喷肥次数:前期干旱麦田和无灌溉条件的麦田,可根据生育进程和天气情况适当增加叶面喷肥次数,加大喷肥用水量,保护叶片功能,促进籽粒灌浆。
三、综合防控病虫害,做到“一喷三防”
- 合理选用药剂:根据小麦灌浆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用和科学混配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等。
- 统筹防治:做到一喷三防,缓解干热风叠加病虫害的影响。
四、优选抗逆品种,夯实稳产基础
- 选择改良品种:建议选择早熟、根系发达、叶片功能期长的改良品种。
- 品种特性:这类品种不仅能适应干旱高温环境,还能通过缩短灌浆期避开干热风高发时段,延长叶片光合功能。
五、精准灌溉调控,改善田间小气候
- 灵活施策:在干热风来临前,需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预报灵活施策,通常进行1~2次小水灌溉。
- 节水方式:建议采用沟灌或喷灌等节水方式。
- 降低冠层温度:灌溉时间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此时水分蒸发量小,可最大程度增加田间湿度、降低冠层温度。
六、科技赋能,提高防治效率
- 植保无人机:搭载高精度导航系统的植保无人机,自动规划最优航线,在麦浪上空来回穿梭,为小麦披上了一层防护衣。
- 精准喷洒技术:依托精准喷洒技术,确保防治精准到位,提高防治效率。
结语
干热风来袭,打好防范保卫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只有科学管理、精准防治,才能确保小麦丰收,为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