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早稻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为了确保早稻丰收,各地纷纷召开早稻生产准备会,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关键策略。本文将揭秘这些关键策略,以期为我国早稻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一、政策支持
1. 补贴政策
各地政府通过实施稻谷生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政策,鼓励农民种植早稻,提高种植积极性。
2. 稳定种植面积
对种植20亩以上的农户实行“谁种补贴给谁”的原则,双季稻种植面积按1.5倍计算补贴面积,每亩补贴最高300元。
二、技术指导
1. 选用良种
推广高产品种,如欣荣优879、黔两优58等,优质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3.6万亩,占早稻总面积的95%以上。
2. 创新技术应用
实施《水稻增密增穗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增加用种量、抛插密度等措施,提高单产。
3. 绿色防控病虫害
推广工厂化育秧、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一喷多促”等技术,2025年早稻绿色防控覆盖率100%,化肥农药用量低于平均水平。
三、机械化推广
1. 提高机械化率
投入农机具13万台(套),水稻生产机械化率达83.5%,工厂化育秧发芽率提高至95%,机插秧效率达每小时8亩,成本降低60%。
2. 发展农机合作社
培育40余家农机合作社,提供育秧、机插、飞防、烘干等托管服务,覆盖60亩以下小农户,2025年早稻社会化服务面积超12.6万亩以上。
四、田间管理
1. 强化田间管理
组建6个科技小分队下沉一线,开展网格化指导,培训农户超1000人次。
2. 推进田长制
全面落实田长制,严守耕地红线,2025年完成土地综合整治925.35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治理撂荒田1.6万亩,严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五、总结
早稻生产准备会关键策略包括政策支持、技术指导、机械化推广和田间管理。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早稻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确保早稻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