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道县作为湖南省的一个重要粮食生产县,近年来在早稻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将揭秘道县早稻生产工作计划的秘密,分析其成功之道,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一、早稻生产的重要性
1.1 粮食安全
早稻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 经济效益
早稻生产对于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道县早稻生产工作计划
2.1 早谋划、早部署
2.1.1 工作调度会
召开全县粮食生产工作调度会,对早稻生产工作进行科学部署。
2.1.2 财政资金支持
整合财政资金,重点支持集中育秧、早晚稻种子采购、办点示范、社会化服务。
2.2 任务早落实
2.2.1 播种面积
落实早稻面积27万亩,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组、农户、田块。
2.2.2 五包责任制
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班子包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及村支两委包组、党员干部包农户、农户包丘块的五包责任制。
2.3 农资早储备
2.3.1 种子储备
落实早稻种子储备约70万公斤,其中杂交种子储备约45万公斤,常规优质稻种子储备25万公斤。
2.3.2 肥料、农药储备
落实肥料约2万吨,农药储备量约400吨。
2.4 育秧早推进
2.4.1 集中育秧
落实早稻集中育秧主体512个,育秧面积23万亩。
2.4.2 育秧基地建设
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育秧基地12个,目前已建成2万平方米。
2.5 办点早落实
2.5.1 示范片创建
安排落实万亩示范片4个、千亩示范片46个,涉及20个乡镇,80多个村,示范面积共9万亩。
2.5.2 奖补政策
万亩片给予10万元、千亩片给予2至4万元奖补。
2.6 “十代”服务
2.6.1 农机技术服务
成立农机技术服务队20个,培训作业人员246人,发放资料2365份,检修机具915台套,保养大中型拖拉机478台套,储备农机用油500吨。
2.6.2 服务协议
签订“十代”即代育、代耕、代插、代防、代管、代收、代烘、代储、代加、代销服务协议水稻面积15万余亩。
2.7 抛荒早整治
2.7.1 督导治理
对耕地抛荒、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进行两次集中督导。
2.7.2 工作责任制
以主要领导负总责、驻村干部包村、技术人员挂片的工作责任制展开治理。
三、道县早稻生产工作计划成效
3.1 产量提高
通过实施早稻生产工作计划,道县早稻产量逐年提高,实现了增产增收。
3.2 机械化水平提高
推广机械化耕种和科学田间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3 农民收入增加
早稻生产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四、总结
道县早稻生产工作计划的成功实施,为我国粮食生产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道县在早稻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