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种源保障和种植技术的革新成为提高粮食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本文将围绕2021年早稻供种的新动向,探讨种源保障措施以及种植技术的革新,以期为我国粮食生产提供参考。
种源保障
1. 种源供应
1.1 供种保障率提升
2021年,我国早稻供种保障率显著提升,达到75%以上。这得益于国家加大对种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种质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和市场净化等五项行动。
1.2 国产化替代能力增强
在关键技术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2把基因编辑剪刀”正在加快产业化应用,生猪、奶牛等专用育种芯片具备国产化替代能力。这为早稻种源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种源质量
2.1 良种繁育国家队
为提高种源质量,我国建立了由216个作物制种基地县、300个种畜禽场站、91个水产原良种场组成的良种繁育国家队,实现粮棉油糖、猪牛羊禽、鱼虾蟹贝基本覆盖。
2.2 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
完善国家和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实现省级种子储备全覆盖,为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种植技术革新
1. 生物育种技术
1.1 转基因技术
2021年,首批51个玉米大豆转基因品种即将通过审定,为早稻种植提供了更多选择。
1.2 基因编辑技术
我国自主研发的基因编辑技术为早稻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助于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2. 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2.1 耐盐碱小麦品种
初步培育出一批耐盐碱小麦品种,为我国早稻种植提供了新的选择。
2.2 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
培育出短生育期冬油菜品种,有助于提高早稻种植的复种指数。
3. 现代农业技术
3.1 智能农业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早稻种植的精准管理,提高产量和品质。
3.2 无人机植保
无人机植保技术在我国早稻种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
结论
2021年,我国早稻供种保障和种植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加大种源保障力度、推进种植技术革新,我国早稻产量和品质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